網路創業自動貼文行銷facebook貼版客製化軟體

健康資產管理也是一種投資

成功,不必過勞死 -- So; work smart!



去年十二月底,四十八歲的和信集團少東辜啟允因膽管腫瘤英年早逝。



今年元月十九日,統一證券總經理高樹煌參加公司南部尾牙宴時,上台跳舞之後回到座位上,趴到桌上後就不曾再起來,五十三歲的他因心肌梗塞撒手人間。而他在一個月前才做健康檢查,健檢結果是一切正常!



農曆過年後,當多數人還沉浸在新春的氣氛中,交通大學卻傳出教務長沈文仁、電信工程系教授張柏榮、機械工程系副教授金甘平等三位教授,先後在半個月內因癌症或不明原因猝死的消息。他們都正值壯年,卻來不及享受工作的成果,驟然離開人間。



是「誰」殺了這群站在事業顛峰的台灣菁英?潛藏在心臟病、癌症……背後的真正「殺手」是誰?



八成的疾病與壓力有關

對工作放不下心、枉顧健康

企業老闆和主管成了高危險群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前中視新聞主播馬雨沛漫步在美國史丹佛大學,她背後就是著名的胡佛塔與鐘樓,這時的她無比快樂,因為她如願成為這知名學府東亞研究所學生,而且三個月後,要與男友在史丹佛校園古老教堂中成婚。但是,就在男友飛回台北兩天後,醫生卻發現她的胸部有○.六公分的癌細胞。這不到一公分的細胞,突如其來,改變馬雨沛的人生。同時,竟讓她在之後的十個月內,開了七次刀,做了四個月的化學治療,也中斷她的讀書計畫……,這年,她才三十二歲,一個捨不得休假、因為怕工作表現而輸給別人的主播。



「每個人都會被生命『抽考』到,相較之下,我只是比較早被抽考的人。」去年七月,剛動過心臟血管繞道手術的ING安泰人壽投資部資深副總經理蔣國樑用完美主義的高標準,努力工作,四十七歲的他沒想到,心臟裡的血管早已阻塞成像香腸般一節一節的。



前台北市議員李新是典型的工作狂,在他的人生順位中,健康總是排在最後。過去他每天工作時間經常長達十七、八小時,選舉期間,一天甚至只睡兩小時。直到前年十一月象神颱風來襲,他到選區處理淹水事情,在水裡泡了四小時,導致椎間盤突出(椎間盤介於脊椎的骨頭與骨頭之間),住了十七天醫院,才感觸到:「空有一身本事,但沒有健康,什麼事都不能做。」椎間盤突出若是嚴重,可能會讓人臥床困難,甚至下肢無力或萎縮。



一位時常往來於兩岸、因工作時常廢寢忘食的企業家第二代,日前罹患骨癌而進行化學治療。該公司高階主管形容老闆以前的作息,不由得嘆息:「真的很可憐!他飛到大陸,才下飛機,就被接到公司開會,常常一開就到半夜,第二天一早,又趕到大陸其它分公司去視察。」生病期間,他還是天天電話遙控公司的狀況,他太太有感而發:公司就像他的另一個小孩,永遠放不下心。



放不下、工作狂、忽視身體,這些特質跟現代職場無所不在的壓力充分結合,成了一個隨時會竄出來的可怕隱形敵人。尤其企業界老闆和高階主管,長期在高壓狀態下,更成了高危險群。他們行走在事業與死神拉扯的峽谷,生命正如一句廣告詞:「年過四十,世界還沒開始聽我的,身體已經開始不聽我的。」



癌症、氣喘、腸胃潰瘍都與壓力有關

白文正吃兒茶素治療十三年的痛風

王令麟睡了十年水晶床預防生病



前年底,獲知罹患血癌的華新麗華總稽核唐基明接受化學治療的過程,全身發抖,甚至昏死過去。她體內的白血球數目從正常的四千至一萬,一度驟降至只有七顆可用的白血球。她懊悔自己沒有來得及在死神逼迫她之前,先做預防,竟讓壓力嚴重威脅到她的生存權。



安法診所院長王桂良說,大約有八成的病人,所罹患的疾病與壓力有關。《壓力管理》一書作者傑洛(Jerrold S. Greenbery)列舉與壓力有關的疾病,包括癌症、高血壓、中風、冠狀動脈心臟病、氣喘、腸胃潰瘍、頭痛等。其中的癌症、腦血管疾病、心臟病,也是一九九○年國人十大死因的前三名。



簡單的說,潛藏在這些病症背後的真正「殺手」叫做「壓力」。你看不到它,但它會漸進的減少人體內的T淋巴細胞,免疫力會降低,最後揮出致命的一擊。它冷不防的出拳後,有人還有爬起來的機會;有人就此一蹶不振,就像高樹煌與交大的三位教授。



為了解決壓力和疾病問題,企業界人士各有「秘方」,例如,前中華開發總經理胡定吾和中國信託商銀總經理辜仲諒投資成立安法抗老診所;看好抗老市場,冠德建設董事長馬玉山也在去年成立善能泉抗衰老預防醫學中心,馬玉山也成為善能泉的當然會員;另外,像寶來證券董事長白文正吃兒茶素治療困擾他十三年的痛風;中華民國商業總會理事長王令麟則是睡了十年價值新台幣十五萬元的水晶床預防生病(在床上舖滿鵝卵石狀的水晶,水晶上再舖上床墊),最近企業界更風行起「洗血」(以血漿析離術,分離血漿中的不良物質)健康術。



別忽視心中想休息的聲音

當工作量增加,就必須增加休閒

用腦越多,運動也要越多



法寶雖然人人都有,但生活方式和態度,恐怕才是避免壓力上身傷害自己的關鍵。王桂良有感而發指出,和歐美國家的人比起來,台灣多數人生活中只有工作,不懂得休閒,不知道如何讓自己放鬆一下。「美國總統可以到大衛營,一口氣休兩個星期的假,但是,我們的總統不會做這種休閒。」台灣的政治人物也很少笑。



抗病、抗壓的治本之道,要從日常的工作和生活觀做起。《人生不是特技表演》作者班.庫巴塞克(Ben Kubassek)在書中提到:「大多數人都聽過自己心中那股提醒自己休息的聲音,可悲的是,大多數人對這股內心的聲音置之不理。」班.庫巴塞克曾經每週工作八十小時,工作上的壓力,讓他得到「職業倦怠症」,這段時間,他甚至想要自殺結束一切。班.庫巴塞克聽從醫師的話,到佛羅里達休假兩週半,在休息期間,他體悟到,過去他一切以工作為重,沒有均衡的生活。而均衡生活精髓是:保持生活各層面的相同比重,「當這星期工作量增加時,就必須增加休閒的時間。用腦越多,就越需要花更多時間運動。」這個觀點,跟一般人的習慣大為不同。因為多數人總認為,工作太多就先犧牲休閒時間吧。班.庫巴塞克同時在書中指出,有兩成的人在壓力下,健康不會出問題,他們對壓力有免疫力,因為他們過著均衡生活,這是其他八成人所沒有做到的事。



事實上,當壓力過度時,身體還是會不斷的對我們發出訊號,問題只是,我們有仔細聆聽身體的聲音,調整我們的生活嗎?



「以前為了達成工作和目標,那種要把事情做好的『精神』力量太大,以致忽略身體發出的警示(長期腰痠背痛,以及下班後就疲倦、沒精神),我工作時甚至很難得覺得疲倦,沒想到,一生病,『代誌就很大條』。」四十六歲的唐基明,前年因血癌住院做長達半年的化學治療,她康復後最大的感想也是:生活要均衡。



忙碌之中要過均衡的生活,運用巧思做好時間管理就很重要。班.庫巴塞克舉例,如果你有三個目標分別是:每天花半小時運動、半小時獨處,半小時祈禱,其實你就可以在慢跑時一邊祈禱,或獨自散步半小時,也可以把陪家人的時間和運動時間併在一起。



有些休閒或運動,看似很花時間,其實反而是「賺」到了。一位假日經常爬山的上班族指出,很多人在五天工作後,週六、日待在家看錄影帶或睡覺,但根據他的經驗,週六、日強迫自己去爬山,雖然身體很累,但晚上睡得好,隔週再回職場上,會覺得充滿活力。上一週的工作壓力,透過爬山發散掉,也不會遞延到這一週。這就是工作量增加,運動也要增加的均衡例子。



「健康資產管理」也是一種投資

唐基明調整生命中的優先順序,每天運動 !

馬雨沛用「健康存摺」抵禦壓力和疾病



安法診所最近新推出休閒度假中心診所的概念,利用六天五夜的時間,讓參加者一邊度假,一邊學習重新調整身體,收費高達新台幣十八萬八千元。可以想見,這樣的「行程」,參加者大概都是金字塔頂端的消費者。不過,王桂良說,三月底第一期十二個名額已額滿,主要成員多半是企業主,因為他們覺得,花一個星期、十八、九萬元學會管理健康資產,也是在賺錢,也是另一種投資和「增值」。



過均衡生活,除了懂得適時抽離,同時也需要調整生命中的優先順序。唐基明說:「在醫院面對死亡威脅時,我最大的牽掛是十歲和十五歲的兩個孩子,既然他們如此重要,為什麼過去我的生活中,工作占去七五%時間,而留給家庭、小孩和自己的時間,卻只有二五%?當時我覺得我好慘,生活完全過錯了!」唐基明重回工作崗位後,她離開每天都有時間壓力的財務長工作,改當總稽核。工作上,她的時間壓力從每天拉長到一年。不僅如此,現在唐基明每天花一個小時運動,她比生病之前更神清氣爽。



「人生無常,變數永遠存在。」從癌症復元滿三年的馬雨沛如今有著不同的人生觀,她檢視過去七、八年的新聞工作,沒有留下真正有意義的片段。因此,她離開亮麗的主播台,當起金融研訓院顧問,策畫製作台灣金融發展史的電視節目,並同時擔任「中華民國癌症希望協會」副理事長,「每天醒來,我覺得做這些工作很快樂,這才是我要的生活。」 馬雨沛提出「健康存摺」的觀念:「健康是可以用累積的,現代人平常在健康上,應該多花一些時間和精力,平時要有健康存款(如運動和健康飲食)。當處於壓力狀態下,如果存款簿內空無一物,當然會透支,免疫力全被擊垮。如果存款簿內有足夠的健康積蓄,就足以應付突如其來的壓力和疾病。」



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就是一個隨時累積健康存款的人,徐旭東要管理集團在國內、外一百一十八家公司。如今六十歲的他,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他隨時隨地在工作,但是,他也定期游泳、跑步、走路,時常到國外商務旅行的徐旭東,總是利用時間走路,每到一個地方,就大街小巷到���鑽。徐旭東得意的透露,台北市長馬英九當年第一次跑馬拉松賽,就是他鼓勵馬英九參加的。



整晚喝酒、抽菸的馬,明天如何參賽?

知道花錢保養愛車,卻不懂保養自己

會創造成就,也要會享受成就



劉紹毅醫師也強調,很多有錢人,知道要定期花時間、花錢保養名貴的愛車,但是,卻不知道花時間保養自己無價的身體。勵志大師金克拉(Zig Ziglar)也有一段很有意思的話:「如果你有一匹身價一百萬美元的賽馬,你會讓牠整晚喝咖啡、喝酒、抽菸,還期望牠明天參賽嗎?……如果是這樣,你幹嘛虐待自己價值數十億美元的身體?」



此外,不少人依賴健康檢查,做為人生的保障,可是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主任魏崢提醒,很多人誤以為健康檢查正常,就是拿到健康保單,但還是很多健康檢查沒問題的人,在無預期下,突然生重病或驟然離開人世。以心臟病為例,相關症狀有上百種,如心律不整、缺氧等問題,就是普通心電圖查不出來的,健康檢查通常只做普通心電圖,如果做運動心電圖,就必須有醫師在旁,成本就高。這也導致一般健康檢查,常看不出潛藏心臟病。



魏崢說,一般容易得心臟病者的個性特質,是做事賣力、要求標準高、壓力大,這些人必須學習授權,讓自己輕鬆。王桂良也說,「台灣很多人只會創造成就,卻不會享受成就,例如,很多父親一輩子沒有和自己的孩子喝過下午茶。」他指出,沒有表達感情,積壓在心裡也是一種壓力。顯然,平衡的人際關係,也跟平衡的飲食一樣,都是台灣人必修的健康功課。



工商協進會理事長辜濂松說得好:健康是可以管理的,就像經營事業一樣,只要用心的維護與保養,輔以正確的危機處理措施,讓身體每一部位都能保持最佳的運作狀態,就能確保身體「永續經營」。



三月下旬辭職的前經濟部長宗才怡,四十八天部長任內,在重大環境壓力下,重感冒惡化成慢性肺炎,從健康角度來看,她也是被壓力打敗的例子之一。當生活中出現越來越多被工作和壓力擊垮的人,你曾經想過,未來的日子,要如何好好「管理壓力、經營健康」,以達到班.庫巴塞克所說:「人生毋須『竭』盡所能,成功只要均衡。」的境界嗎?







心理壓力與情緒管理

在現代生活中,幾乎每個人都感受到不少壓力。隨著文明的進步、社會的多元化,個人要扮演的角色愈來愈多,在工作場合,你可能是部屬、主管、老闆、別人的同事,或是某社團的會員、委員、領導者?;回到家庭生活中,你又得搖身一變成為妻子(丈夫)、母親(父親)、女兒(兒子)等;即使在休閒生活中,你還得扮演別人的朋友;在教會生活裏,你也有著各種不同的角色。



   資訊發達使我們的觸角愈來愈廣,時間和精力卻也被分割得益發瑣碎。然而,社會價值與規範賦予每一種角色特有的要求並未減少。因此人們常在無法兼顧,又不得不扮演好各種角色的情況下,承受極大的壓力。



   因此,筆者期望透過本文,讓讀者瞭解造成壓力的主要原因,而在這些原因中,也將特別針對個人性格部分深入探討其與壓力的關係。此外,筆者也將從多年的助人經驗中,理出一些克服壓力、調整情緒,使自己更快樂的方法,供讀者參考。



  



主要的壓力來源

   造成壓力的主要原因為三:1.來自工作;2.來自生活;3.來自個人性格。



  



1.造成壓力的工作因素

   工作量多與工作要求高常是造成工作壓力的主要因素,尤其當得到的報酬與個人的付出不成比例時,個人更容易覺得不公平,壓力感也相對增加。



   人際關係不良也是導致工作壓力的另一要素。由於許多工作講求團隊合作,若與團隊中的其他成員無法愉快相處,會直接影響工作無法順利進行,情緒受影響之後,壓力也隨之而來。



   再者,工作上的角色衝突與混淆也會造成壓力。當不同主管對某職位的角色要求不同時,在此職位者即面臨角色上的衝突,該聽命於誰?該依何準則行事?抉擇間,壓力也因此產生。另外,若工作定位不明確或職務分配不清,容易產生角色混淆,在這種不知何事該做、何事不該做的情況下,壓力也就難免。此外,工作場所的環境(如噪音、溫度、污染等)、個人才能無法發揮、主管要求完美的性格等,也都是容易引發個人壓力感的因素。



  



2.造成壓力的生活因素

   生活環境中偶爾會發生一些重大的事故(變動),例如配偶死亡、離婚、換工作、結婚、懷孕等都是構成壓力的因素。精神科醫師指出,如果給予每個重大生活事件壓力指數的話,則配偶死亡的指數是100、結婚為50、搬家為30,指數愈高表示壓力愈大,半年內的指數總值若超過300,身體便可能產生巨大的病變,特別出現在心臟血管及腸胃等方面。



   日常生活中也經常會面臨一些小小的困擾,例如車子拋錨、趕時間卻一路塞車、被老闆K了一頓,單一事件對個體並不會造成壓力威脅,但如果這些困擾都在同一天發生,對個體而言可能就是不小的壓力。



  



3.造成壓力的個人性格

   外在的環境及事件確實會給個體帶來壓力,但相同事件發生在不同人身上,卻未必會構成同樣的威脅;因此,個人如何看待壓力事件,以及個人的性格才是造成壓力感的主要因素。由於篇幅有限,以下僅就個人的特性部分加以說明。



  



個人的影響

   個人的許多特性往往使自己綁在重重框框裏,無法自由,本文僅就最常導致我們產生壓力感的兩個特性加以說明:



   1.不能自我肯定



   不能自我肯定的人就是自我價值感較低的人,這種人非常在意別人的看法,也很敏感於別人的評語,人家一、兩句負向的言語就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因此常不喜歡自己,常認為自己被傷害,常怨天尤人、怨恨自己不如人。不能自我肯定的人生活得很辛苦,即使完成了十件事,有八件事被別人肯定,只有二件事不被讚許,他也會被後二件事所帶來的不舒服情緒所籠罩,完全忽略那八件事所應帶來的興奮。此外,不能自我肯定的人也因害怕得不到肯定而經常患得患失,因此容易處在憂鬱、焦慮不安及自責中,壓力自然很大,情緒也隨之不好。



   2.追求完美



   追求完美的人把每件事的標準訂得很高,原本只需一、兩個小時就可以完成的工作,往往為求盡善盡美,而多花了兩小時的時間。神給每個人的時間是固定的,求完美者的時間當然也沒有特別多,因此常覺得時間不夠用。為了解決時間不足的問題,只得選擇犧牲下列時間:睡眠、與���人相處、運動、休閒的時間,導致長期失眠、缺乏與家人相處的時間、終年處於緊繃狀態。試問長期睡眠不足的人情緒會好嗎?經常處於緊繃狀態的人壓力能不大嗎?不常與家人相處的人會快樂嗎?因此對事情要求太高的人往往不容易到喜樂與輕鬆。



  



更喜樂、輕鬆的秘訣

   大多數人認為壓力是負面或具傷害性的,但事實上壓力事件是中性的,並無所謂好與壞,你若視之為積極正向的,它便可成為我們生命過程中的歷練,促使我們成長;你若視之為消極負向的,它就會成為我們的轄制,限制我們成長,甚至壓得你喘不過氣來。所以要克服壓力應先從改變「認知」做起,換個角度與想法來看待自己和週遭的人、事、物,再加上實際的改變行動,就能讓自己的情緒更好。事件雖仍存在,但自己的心態改變了,它就不再構成壓力,這正是情緒管理的精髓。誠如聖經上所說:「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言四章23節)。



  



一、提升自我肯定感

   1.建立正確的生活目標



   你的生活目標是什麼?完成豐功偉業?年薪百萬?學習各樣的知識?抑或其他?



   每個人各有自己想要達成的目標,也各自面臨不同的壓力與難處,若僅專注於個人的成就、解決個人的問題,獨立的生命體間將沒有任何關連,屆時個體又會是何等的孤單。



   「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腓立比書二章4節),「愛」使不同生命體產生共鳴,因此如果我們的生活目標是「創造愛的循環」,亦即付出愛,並享受愛的回饋,生命將會是豐富的、生生不息的。也因為愛,個人的生命就顯出價值,德蕾莎修女說過:「我們不一定能做許多偉大的事,但我們可以用偉大的愛做每件小事。」這亦正是保羅在提摩太後書二章21節所提:「人若自潔,就必作貴重的器皿。」



   我們都是神所造的器皿,都有其存在的價值。無論你從事什麼工作,或是在人看來多麼卑微的職位,只要是為了愛別人、為別人好而做,對別人而言,你都是很重要且不可或缺的。這樣無私的愛使我們與別人連結在一起,別人也從我們身上體會從主而來的大愛,這是何等甜蜜而寶貴的事。



   2.常存感恩的心



   「不要為你所沒有的難過,反要為你所擁有的感謝。」我們常以100分作為衡量自己表現與生活滿意的標準,不斷要求自己朝100分努力,一旦達不到100分,就容易覺得自己很差勁,不如意的心情也隨之而來。如果我們凡事「歸零」,以「一無所有」為基礎,來看自己所擁有的,你就會覺得自己所擁有的(包括有形的物資與無形的能力)是何等豐富。



   擁有30坪房子時,若不去跟數百坪華廈相比,而與無殼蝸牛比,就會覺得滿足多了;穿不起名牌皮鞋的人與沒有穿鞋 的人比起來是幸福有餘的;常覺得自己能力平平的人,看到智障者的「力不從心」,也必能心存感恩。當然我們並不是鼓勵比較(因為「比較」容易使人自卑或驕傲),而是藉以提醒,我們實在應該常常感謝神在我們身上所做的(即肯定自己),多為我們所擁有的感恩,就不會經常自怨自艾、自憐自嘆,苦不堪言了。



  



二、打破求完美的行為模式

   1.先「有」再「好」



   許多人認為做事要做得盡善盡美,因此常憂慮不能把事情做好,所以每件事都構成很大的壓力。例如第一次演溝,希望不但把內容準備得很完全且能表達得很精湛。然而,往往愈想做好,壓力愈大,結果由於過度緊張,講得結結巴巴,內容結構也七零八落。事實上,沒有人第一次演講就能講得很完善,第一次一定講得不好,又緊張又害怕;第二次就會好一些,慢慢地,就更能掌握狀況。所以做每一件事情應抱著先“有經驗”,再逐漸變“好”的心態。而且不要為了想有一次完美的出擊而駐足不前,應常提醒自己,愈早嘗試,就能愈早開始累積豐富的經驗。以這樣的態度處事,我們的情緒就不會那麼緊張,壓力感也就不會那麼大。



   2.從「固定品質」的想法轉為「固定時間」



   我們每天所擁有的時間是一定的,所以做每件事也應該限定完成的時間,以我們能付出的時間來規範事情所能達到的品質,例如:今天你必須寫好一篇文章,並完成三件事情,規劃後,發現只有四小時的寫作時間,你就要限定自己在四小時內寫好,不管品質是否達到自己的理想。當然這篇文章不見得寫得稱心,但它不會影響到你的作息,等日後行有餘力時,可以再做修正(先「有」再「好」)。相反地,如果你一直寫,可能寫了十個小時你才稍稍覺得滿意,但卻讓你因此徹夜未眠,而影響隔天的生活,值得嗎?因此若以時間代替品質作為我們做事的標準,看起來似乎犧牲每件事的品質,卻保住我們生活全方位的品質。



   從個人的性格來看壓力,會發現如果一個人的本質(性格)是健康而堅韌的,他就可以勝過壓力,就像詩篇所描述的:「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凡他所作部落格衝人氣流量軟體網路創業無名部落格自動留言軟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洪明憲 的頭像
    洪明憲

    健亨網路行銷-你想的到的我們都有

    洪明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